5月18日,全國唯一一家以鹽稅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江蘇鹽稅博物館”在泰州古鹽運河畔開館。它的開館運營,將加速推進泰州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上的研學研修之城。

  泰州自古就是海鹽的重要産地。泰州鹽稅源遠流長,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是古泰州鹽場的開拓者,漢代有運鹽河,唐代有海陵監,宋代有鹽稅印,元代有運鹽司,明代有廣盈倉,清代有稅務碑、泰壩掣鹽衙署。唐代時全國有六大鹽區,泰州為兩淮之首,“天下鹽賦,兩淮居半”,“兩淮鹽稅,泰州居半”。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梁園吟》中“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的詩句,其中吳鹽就是泰州出産的海鹽。北宋的晏殊、呂夷簡、范仲淹三位宰相,曾先後在泰州當過鹽官。

  江蘇鹽稅博物館位於泰州城河北岸舊泰壩衙署西南側,係古代泰州上河運鹽屯船碼頭處,佔地17285平方米。展覽分為鹽稅的起源、鹽稅的變革、鹽稅的貢獻、鹽稅與江蘇四大板塊,揭示了歷史上我國這個農業大國的稅收從農業稅到鹽稅和工商稅的發展演變過程。陳列的2000多件文物史料中,有唐代江淮鹽民測試滷水濃度所用的“石蓮子”,北宋熙寧年間煮鹽的盤鐵,元代的銀錠,淮南鹽民用於運鹽運草的牛車,清代的《運鹽執照》,民國居民戶口購鹽證等各個時代的鹽稅史料。

  一枚刻有篆書“泰州西溪鎮茶鹽酒稅王記”陽文字樣的稅務銅印是鹽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據專家考證,該銅印為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 鑄造。此印章長5.5釐米,寬5.3釐米,高1.3釐米,印背上紐的右側“慶曆七年”4字,左邊鑿有“少府監鑄”4字。值得一提的是,此印是公印。而據了解,公印一般過了使用期限即會銷毀,這枚銅印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這為研究我國古代稅賦歷史,尤其是研究泰州地區的鹽稅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

  江蘇鹽稅博物館鹽稅史料的展陳輔以現代科技手段,以多媒體、智慧化、數字化技術,結合聲、光、電及雕塑、倣真等手法,更為立體地展現了我國的鹽稅文化發展史。而博大精深的鹽稅文化,在展示泰州鹽稅的輝煌歷史的同時,也將參觀、研學研修變得趣味盎然。 “博物館開館運營後,將致力於推進鹽稅文化的研究、推介,努力將鹽稅歷史‘活’起來。同時,通過定期舉辦現場教學、專家論壇等活動,不斷提升其教化功能,放大其社會影響,從而進一步拓展全社會對鹽稅和稅收的認知,增強依法誠信納稅意識。”泰州市文旅集團董事長張愛華説。

(责任编辑:admin)
相關文章